联系我们
- 单位:上海学育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工业区
- 电话:021-66250087
- 传真:021-66250097
- 手机:13918131012(微信同号)
- Q Q:398025593
- 邮箱:398025593@qq.com

技术文章
心脏按压抢救模型
高级电子半身心脏按压抢救模型
点击心肺复苏假人查看此产品详细参数
XY-CPR188高级电子半身心脏按压抢救模型结合国际心肺复苏标准,可行心肺复苏训练,配合电子灯显示,监测人工呼吸时吹气量和心外按压时按压深度,适应于社会心肺复苏培训机构、医院、医学院、卫校等医疗单位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操作简单、物美价廉。
执行标准:美国心脏学会(AHA)2015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
功能特点:
■ 心肺复苏模拟人模拟标准气道开放。
■ 解剖标志准确、手感真实、肤色统一、形态逼真、外形美观、经久耐用。
■ 人工胸外按压,正确的按压深度(5-6cm):
· 按压位置正确,黄色指示灯亮。
· 按压强度正确,绿色指示灯亮并有正确蜂鸣音提示。
· 按压强度过大,红色指示灯亮并有报警蜂鸣音提示。
■ 人工口对口呼吸(吹气):
· 吹入的潮气量大小通过观察胸部的起伏来判断(潮气量标准≤500ml/600m-1000ml≤)。
■ 操作周期:有效30次按压及2次人工吹气, 30:2五个循环周期CPR操作。
■ 操作频率:100-120次/分。
■ 操作方式:训练操作。
■ 电源:采用电池供电。
标准配置:
复苏半身人体模型:1台
手提式帆布包:1只
复苏操作垫:1条
呼吸面膜(50张/盒):1盒
可换肺囊装置:4套
可换面皮:1只
心肺复苏操作指南光盘:1张
现场急救常用技术使用手册:1本
使用说明书:1份
保修卡、合格证:1份
高级多功能心脏按压抢救模型(心肺复苏、基础护理)
点击急救复苏模拟人查看此产品详细参数
XY-CPR490B高级多功能心脏按压抢救模型(心肺复苏、基础护理)结合国际心肺复苏标准,产品功能全面升级,其核心模块由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基础护理模块组成。可进行心肺复苏训练、基础护理训练等医疗教学相关技能培训操作,适用于社会心肺复苏培训机构、医院、医学院、卫校等医疗单位。
执行标准:美国心脏学会(AHA)2015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
功能特点:
■ 急救训练模拟人解剖特征明显,手感真实,肤色统一,形态逼真,外形美观。
■ 模拟生命体征:
.初始状态时,模拟人瞳孔散大,颈动脉无搏动。
.按压过程中,模拟人颈动脉被动搏动,搏动频率与按压频率一致。
.抢救成功后,模拟人瞳孔恢复正常,颈动脉自主搏动。
.瞳孔缩放和颈动脉搏动由开关可开启和关闭。
■ 可进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可进行标准气道开放,气道指示灯变亮。
■ 三种操作方式:可进行CPR训练、模式考核和实战考核。
.方式一:CPR训练,可进行按压和吹气训练。
.方式二:模式考核,在设定的时间内,根据2015国际心肺复苏标准,正确按压和吹气数30:2的比例,完成5个循环操作。
.方式三:实战考核,老师可自行设定操作时间范围、操作标准、循环次数、操作频率、按压和吹气的比例。
■基础护理:手臂静脉穿刺、注射、输液(血);三角肌皮下注射;股外侧肌注射;灌肠法;女性导尿术;男性导尿术;女性膀胱冲洗;男性膀胱冲洗;整体护理:擦洗、穿换衣服;四肢关节左右弯曲、旋转、上下活动。
控制器显示屏功能:
■ 电子监测:电子指示灯显示监测气道开放和按压部位;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正确次数计数和错误次数计数。
■ 语音提示:训练和考核中全程中文语音提示,可开启和关闭语音,调节音量。
■ 条形码显示吹气量:正确的吹气量为500/600ml-1000ml:
.吹气量过少时,条形码为黄色。
.吹气量合适时,条形码为绿色。
.吹气量过大时,条形码为红色。
.吹入的潮气量过快或超大,造成气体进入胃部指示灯显示;数码计数显示;错误语言提示。
■ 条形码显示按压深度,正确的按压深度5-6cm:
.按压深度过少时,条形码为黄色。
.按压深度合适时,条形码为绿色。
.按压深度过大时,条形码为红色。
■ 可自行设定操作时间,以秒为单位。
■ 操作频率:100-120次/分钟。
■ 电源状态:采用220V电源,经过稳压器稳压后输出电源12V。(可选加装锂电池,适用于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直接使用。)
打印机功能:
■ 操作结束后打印操作过程。
■ 成绩单内容涵盖操作方式、意识判断、急救呼吸、脉搏检查、检查呼吸、清除异物、操作频率、按压与吹气比例、循环次数、每个循环操作中按压和吹气的次数、按压正确/错误次数、按压错误的原因和次数、吹气正确/错误的原因和次数、吹气错误的原因、设定时间、操作时间和考核评定。
材料特点:
面皮肤、颈皮肤、胸皮肤、头发,采用环保热塑弹性体混合胶材料,由不锈钢模具、经注塑机高温注压而成,具有解剖标志准确、手感真实、肤色统一、形态逼真、外形美观、经久耐用、消毒清洗不变形,拆装更换方便等特点,其材料达到国外同等水平。
标准配置:
高级复苏全身人体模型:1台
高级电脑数码显示器:1台
豪华手拉推式人体硬塑箱:1只
复苏操作垫:1条
呼吸面膜(50张/盒):1盒
可换肺囊装置:4套
可换面皮:1只
热敏打印纸:2卷
心肺复苏操作指南光盘:1张
现场急救常用技术使用手册:1本
使用说明书:1份
保修卡、合格证:1份
心脏按压后胸部骨折率高达91%?5大对策教你应对!(医学相关文章)
不可否认,心脏按压在重症抢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患者后续的 ECMO 治疗提供了机会、赢得了时间。然而,有研究表示心脏按压后胸部骨折的发生率可高达 91%,特别是这种长时间、持续的心脏按压。
2015 年 2 月,卢布尔雅纳法医研究所通过尸检,分析了 2148 例非创伤性心跳骤停患者复苏后所致胸部骨折的发生情况,发现——男性和女性患者心脏按压后胸部骨折的发生率分别为 86% 和 91%。其中,肋骨骨折的发生率分别为 77% 和 85%,胸部骨折的数量分别为 10.95 根和 10.96 根。
可见,胸外心脏按压导致胸部骨折的发生率并不低。心肺复苏超过 10min 就可能导致患者肋骨骨折、内脏受损,有时在第一下按压时,就可能造成骨折。
另外,按压时间越长,造成肋骨、胸骨等伤害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胸外心脏按压导致胸部骨折,是很难完全避免的常见并发症。
既然胸外按压有如此风险,那么遇到紧急情况我们是否还要积极施救?还记得 17 年沈阳就曾发生过一起「因心肺复苏压断了 12 根肋骨而将施救者告上法院」的案例。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遇到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心肺复苏不要犹豫
首先,相较于胸部骨折,抢救生命肯定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对需要施救的人,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是不需要犹豫的。
心脏停搏的严重后果,是以秒来计算的:5 至 10 秒钟,意识丧失,突然倒地;30 秒,可出现全身抽搐;60 秒,瞳孔散大,自主呼吸逐渐停止;8 分钟,脑死亡!
而心脏按压,可以手动帮助患者恢复血液流动,提高急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此外,2017 年 10 月中国正式实施了「好人法」——《民法总则》第 184 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这条法律最大的意义,在于对善意施救者的责任豁免,让更多有急救能力的人参与到院前急救中来。
那么,为了降低心脏按压后胸部骨折的发生率,我们究竟该如何做呢?
减少胸部骨折,以下 5 点需注意
1. 双方体位
将患者仰卧位于硬质平面上,如地面、木板,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同时将衣扣及裤带解松。施救者紧靠患者胸部,据患者位置高低,采用跪式或借助脚凳。
2. 按压部位
按压部位在胸骨下 1/3 交界处或双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部位太低,可损伤腹部脏器;部位太高,可伤及大血管。
同时,仅用掌根接触患者胸壁,以避免将手压在两侧薄弱的肋软骨、剑突或上腹部,此时按压释放的力被胸骨完全吸收并均匀分散,从而降低损伤的发生率。
3. 按压深度及频率
按压产生的压力,全部集中在掌根的有限接触面积内,并在短时间涌向胸壁,反复进行时,必然使胸壁上的较小面积承受着较大压力。因此,控制按压深度及频率,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2015 年指南更新将心脏按压的深度提高到了 5~6 cm,但这只是个理论值。在实际应用中,开始按压时,应先将按压深度控制在 1~2 cm,让胸壁逐步适应这种状态,然后循序渐进地增加深度。
作为施救者,可边按边找感觉,直到患者可以忍受的最大极限深度,对老年人、部分女性、消瘦和有骨质疾病的患者尤其如此。
按压频率为 100~120 次/分,即每 0.5~0.6s 按压一次,而按压及放松比为 1∶1,故每次向下按压及松开的时间应均为 0.25~0.3s,压下后确保胸廓「充分」回弹。
4. 按压姿势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双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两手重叠,手指离开胸壁,双臂绷直,以腰部为轴,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迅速果断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
5. 按压时间
按压时间越长,造成胸壁组织伤害的可能性越大,施救者手掌偏离正确部位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建议至少每 2 分钟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 5 秒内完成。
《2016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提到,心肺复苏终止基础生命支持的条件之一为:在完成了 3 轮心肺复苏和除颤器分析后,患者没有恢复自主循环。对已经完全没有生还可能的患者,如果一时无法终止心脏按压,可适当降低按压力度,以减少按压损伤。
有了制度的保障,也掌握了应对心脏按压损伤的临床对策,2020,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们会出手的,对吗?
高级婴儿心脏按压抢救模型
点击婴儿心肺复苏模拟人查看此产品详细参数 高级儿童心脏按压抢救模型
点击儿童心肺复苏模拟人查看此产品详细参数 友情提示:
您只要致电:021-66250087
我们可以解答医学模型的相关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