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单位:上海学育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工业区
- 电话:021-66250087
- 传真:021-66250097
- 手机:13918131012(微信同号)
- Q Q:398025593
- 邮箱:398025593@qq.com
技术文章
胸腔穿刺训练模型
胸腔(背部)穿刺训练模型XY-CK812
点击胸腔(背部)穿刺训练模型查看此产品详细参数
XY-CK812胸腔(背部)穿刺训练模型为成年男性头颈、躯干部,体表标志明显,具有逼真的胸腔解剖结构,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肤质仿真度高,用于胸腔穿刺术操作模拟教学训练和技能考核。
功能特点:
■ 仿真标准化病人反向坐于靠背椅上,双臂平置,形象逼真。
■ 体表标志明显,解剖位置准确,肩胛骨、肋骨、肋间隙、脊柱棘突容易触摸。
■ 叩诊双侧背部,可获实音处确定穿刺部位。
■ 完全的穿刺部位:[双侧]肩胛下角线、腋中线、腋后线,均可实施胸腔穿刺,充分发挥仿真病人的使用价值。
■ 性能优异的高弹性材质,其超强的回缩能力,有效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 电子监测:穿刺针要求沿下位肋骨的上缘垂直刺入,穿刺错误有语音提示。
一、模型特点:
1、XY-XCDZ胸腔穿刺模型又称为电动胸腔穿刺标准化病人,反向坐于椅上,双臂平直,形象逼真。
2、体表标志明显,解剖位置准确,肩胛骨、肋骨、肋间隙、脊柱棘突容易触摸。
3、技术先进:向胸膜中注液及注气由手工操作改进为电动,按遥控器上的按钮即可自动向胸膜腔内注入气体或液体,自动形成模拟气胸或胸腔积液。
4、叩诊双侧背部和两侧胸部,可获实音处确定穿刺部位。
5、完全的穿刺部位:[双侧]肩胛下角线、腋中线、腋后线,均可实施胸腔穿刺,充分发挥仿真病人的使用价值。
6、自动密封:穿刺部位可自动密封,穿刺上百次无泄露,有效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7、语音提示:穿刺部位错误,会有自动语音提示,如沿着肋骨下缘穿刺时,控制器会发出“穿刺部位错误,损伤了神经血管”的语音警告。
胸腔闭式引流术训练模型XY-CK818
点击胸腔闭式引流术训练模型查看此产品详细参数
一、模型功能:
1、XY-CK818胸腔闭式引流术训练模型又称为胸腔闭式引流术电子标准化病人,用于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进行气胸和液(脓)胸闭式引流术护理示教和胸腔穿刺术训练及考核。
2、电子标准化病人取斜卧位,质地柔软、触感真实、外观形象逼真、解剖结构准确,锁骨、胸骨、各肋骨、肋间隙可明显触知。
3、模拟人配备有机械呼吸装置,具有自主呼吸、胸部和腹部可见呼吸动力。
4、(双侧)锁骨中线第2前肋前、(双侧)腋前第5肋间线或液中线第7肋间可分别实施引流管置入,并可见水封瓶内液面随呼吸上下波动(液脓胸引流)及气泡不断涌出(气胸引流)。
5、可进行引流管术后护理训练。
二、模型特点:
1、技术先进,向胸膜腔中注液及注气由手工操作改进为电动,从而实现了注液、注气自动化。
2、模拟人采用优质硅橡胶模具成型,质地柔软,手感逼真。
3、引流瓶的液面和水封管中的水柱可随呼吸运动节律上下波动,腹壁隆起模拟吸气水柱上升,腹壁下伏时模拟呼气水柱下降。
4、水封管波动幅度可调节:观察水柱的波动幅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产品的水封管波动幅度可通模型上的旋钮进行调节,可调成(1)无波动(2)波动幅度超过正常(4-6cm)(3)波动幅度小于正常。
XY-L66胸腔穿刺引流模型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为成人男性上半身躯干,上至颈部,下至腰部,双肩上举状。具有胸部解剖结构特征,体表标志明显,锁骨、胸骨上切迹、肋骨、肋间隙等可触及。
功能特点:
■ 可进行胸部创伤后气胸和液胸的闭式引流操作训练以及引流管的术后护理练习。
■ 右侧胸廓有两个视窗,用来显示胸腔各层的解剖结构。
■ 左侧胸廓可进行气胸穿刺减压及液胸插管引流练习。
■ 胸部引流液颜色,容积及粘度可自行调节。
XY-XCD胸腔穿刺引流电动模型用于进行胸部创伤后气胸和液胸的闭式引流操作训练及引流管的术后护理训练操作。
模型特点:
1、技术升级后,向胸膜腔中注液及注气由手工操作改进为电动,实现自动化。
2、如沿着肋骨下缘穿刺时控制器发出“穿刺部位错误,损伤了神经血管!”的语音警告。
4、穿刺正确时,有较明显的落空感,效果逼真。
5、穿刺部位自动密封,穿刺上百次无泄露,局部皮肤可更换可修补。
6、可进行胸部创伤后气胸和液胸的闭式引流操作训练及引流管的术后护理训练。
7、左侧胸廓有两个视窗,用来显示胸腔各层的解剖结构。
8、右侧胸廓可进行气胸穿刺减压及液胸插管引流训练。
9、胸部引流液颜色、体积及粘度可自行调节。
胸腔置管引流时,引流管置入多深为宜?(医学相关文章)
胸膜腔穿刺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操作技能之一,胸腔置管引流时,引流管一般置入多深?这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是一门很有意义很值得探讨的学问!
可能有些人对这个问题不够重视,殊不知引流管置入过浅或过深都可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医学的发展,在临床实践中,胸穿抽气或抽液法几乎被淘汰。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更安全,并发症更少,实际应用更广,但目前还没有哪本教材、指南或专家共识对此给个建议。
@zhanff :要根据病人的体型,胖瘦决定,肥胖皮下脂肪厚的病人可以置入 10~12 公分,消瘦的病人置入 8~10 公分就可以。
@shihj_d:这个根据大人、小儿,身体胖瘦来定。近端孔也起到引流作用,又防止在体内打折,固定牢靠就可。
@D3D:放深了可以往外拔,放浅了不能往里塞,所以我一般都放深一点,事后还可以看复查的胸片等再调整。
@冯娜娜 33:我们科用的是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大概 10 cm,根据病人胖瘦程度,调整置入深度,有慢阻肺合并气胸的老年人,很瘦,放太深会觉得不舒服。
@haoren9818:我们一般都置入 10 cm 左右。有些肥胖的病人胸壁比较厚稍微长一点。
@刘群友:要看是用哪一种管,中心静脉导管的前端没有卷曲,留置 8~10 cm 即可;腹腔引流管(猪尾巴管)前端卷曲的部分就已经有 10 cm 左右了,一般至少置入 15 cm。
@326433707sunny:一般置入 15 cm,胖的可根据皮下组织厚度适当增加,引流不通畅往外拔,一般用卡子固定引流管外用贴膜固定在体表,为防脱出,打个 U 形接通引流袋。
从各位站友的留言可以看出,不同医院给出的数值不尽相同。笔者在这里也分享一下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的一些心得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引流管,置入多深才合适?
一般来说,引流管置入的深度主要和所用的引流管、病人的胸壁厚度紧密相关,而不是千人一律地采用某个数值。
临床上常用的胸腔引流管前段有多个侧孔,也就是说,要注意引流管上最后一个侧孔至引流管前端开口的距离,不同的引流管这个长度不一定一样。鉴于常用的引流管中,这个长度以4cm常见,故下文以4cm为例。
每个人的胸壁厚度不一样,不仅和病人胖瘦的脂肪有关,也和肌肉厚度有关。要想知道胸壁厚度,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两种非常实用并很准确的方法:
(1)在彩超定位的同时了解胸壁厚度。此方法很适用于胸腔积液的患者。
(2)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过程中,一能回抽到胸水(胸腔积液患者)或气体(气胸患者)时,通过小注射器针头进入的深度来了解胸壁厚度。此方法最为准确、实用和便捷,且胸腔积液和气胸患者均可采用。
「引流管上最后一个侧孔至引流管前端开口的距离」加上「胸壁厚度」的总长度就是引流管由表皮到胸腔的最基本深度。
引流管置入的深度要超过最基本深度,同时超过部分不应太浅,也不宜过深。
在临床实践中,引流管难免会受到胸腔内压力或外界因素等影响。为了防止滑脱,尤其是气胸引流时,如果置入太浅,引流管侧孔很容易被牵拉退至胸壁组织内,则极有可能出现皮下气肿,甚至引起颈部、颜面部、纵膈等全身多处皮下气肿;也可能出现有的侧孔脱出到外界而引流管前端还在胸腔内,形成医源性开放性气胸……这些情况,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如果置入过深,不仅可能引起患者不适(如胸腔内过长的引流管在壁层胸膜上过多的摩擦),还可能导致肺一定程度复张后影响引流效果。
因此,如果假设「引流管上最后一个侧孔至引流管前端开口的距离」和「胸壁厚度」分别为 4 cm 和 3 cm,那么引流管置入深度一般为 10~13 cm,最长不超过 15 cm。(也就是说,在胸腔内的引流管最后一个侧孔至壁层胸膜的长度留有 3~6 cm,最长不超过 8 cm。)
如何有效地防滑脱?
掌握置入好深度后,有效的防滑脱也是非常重要,有站友问到:
@doctoric:想问各位老师, 你们一般怎么固定胸腔引流管,是缝在皮下,还是单纯的敷贴固定?
其他站友的回答是:
@擎天圣:硬管不缝不好固定,像中心静脉导管那种软管完全没有缝的必要,除非在有持续外力牵引的情况下才是需要缝合。
@jxy2006nian:我们未缝合固定的中心静脉导管多有脱出问题发生,因为患者不可能静卧不动,所以若连接负压引流瓶的一定要缝合固定为好。
笔者个人的经验是:要结合你所采用的穿刺方法以及引流管的类型。
如果是采用小刀切皮后,再将引流管擢进去的方法。因为术口相对大,引流管容易活动,易脱出或过深,往往需要在皮下缝合并绕管固定。
如果是采用导丝引导的方法。笔者以前一般都不缝合,只用贴膜和外科胶布固定好即可,或者采用改良式胶带螺旋固定法,尚未遇见有滑脱出的病例。但因为当下复杂的行医环境,哪怕万中只有一例脱出,可能就是很大隐患,所以,也是予皮下缝合并绕管固定。
友情提示:
您只要致电:021-66250087
我们可以帮您推荐符合您要求的心肺复苏模型人、胸部穿刺训练模型相关产品!
我们可以解答胸部穿刺训练模型、医学人体模型的相关疑问!
|